国考报名相关 地方站:
您的当前位置:江苏公务员考试网 >> 公共基础知识 >> 法律

2020年国考法律常识:犯罪预备

发布:2019-08-20 14:42:17 字号: | |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
  在公务员考试中法律常识部分,新法或者新修订的法律经常会成为考察重点,考生在日常学习中要重视法律常识的积累。本文江苏公务员考试网小编整理了犯罪预备法律常识,希望大家能够掌握。
 
\
 
  一、犯罪预备的认定原则是什么?

  (一)有犯罪预备行为
  即有为了犯罪,准备工具、制造条件的行为。常见的预备行为有5种:
  1、准备工具;
  2、练习犯罪的手段,比如说,为了扒窃,练习扒窃的技能;
  3、进行犯罪前的调查,比如说,盗窃之前的踩点,杀人之前了解被害人的情况;
  4、排除实行犯罪的障碍,比如说,要盗窃、抢劫的时候先把人家的狗给毒死;
  5、勾引共犯,其中也包括为了实施某种犯罪而组织犯罪集团,这种组织、参加犯罪集团的行为也是犯罪的一个预备行为,比如说,为了盗窃和抢劫而勾结共犯或者组织犯罪集团就是盗窃、抢劫的预备行为。
 
  (二)具有犯罪的目的
  即是为了实施某一个犯罪,这个对决定预备行为的性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 
  (三)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能够"着手"
  所谓意志以外的原因,是指足以阻碍行为人着手实行和完成犯罪的因素。
 
  二、犯罪预备的种类有哪些

  1、为实施犯罪事先调查犯罪场所、时机和被害人行踪。如行为人为实施盗窃活动而事先查看银行所处的位置、保险柜放置的地方、毗邻的建筑物、逃跑的路线等。
 
  2、准备实施犯罪的手段,例如为实施入户盗窃而事先练习楼顶下滑入窗技术。
 
  3、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。是指在着手实行犯罪之前,排除实行犯罪时可能遇到或已经遇到的障碍,以便进一步实行犯罪创造有利条件。既可能是单纯地排除障碍,等待时机成熟再实施犯罪,也可能是在排除障碍之后,立即着手实行。
 
  4、追踪被害人、守候被害人的到来或者进行其他接近被害人、接近犯罪对象物品的行为。
 
  5、出发前往犯罪场所或者诱骗被害人赶赴预定犯罪地点。出发前往犯罪地点,是指已经开始向犯罪场所进发。
 
  6、勾引、集结共同犯罪人,进行犯罪预谋。
 
  7、拟定实施犯罪和犯罪后逃避侦查的计划,等等。
 
  三、犯罪预备成立条件
 
  1、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犯罪的故意。即犯罪预备的目的,是为了顺利地进行犯罪活动,实现犯罪意图,体现了预备犯的主观恶性,这是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主观依据。
 
  2、行为人已经为实施犯罪进行了准备活动。这种准备活动在法律上主要规定为两种情况:
 
  一是为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和物品的行为。准备的工具和物品包括用以杀伤、威胁被害人的各类凶器物品;用以伪造货币、票证、文印的各类器具材料;用以掩护犯罪活动、排除障碍物、销毁罪证的各类工具物品等。准备工具和物品的手段、方法也各不相同,主要有制造、修理、改装、购买、借用、骗取、窃取等。
 
  二是为达到犯罪目的创造条件的行为,主要指准备工具以外的其他创造条件的行为。如为实施犯罪,事先察看犯罪现场、选择犯罪时机、探听被害人行踪、演习犯罪手段和技巧、拟定犯罪实施计划、寻找犯罪同伙等等。

 
  【刷题巩固】

  1、甲欲杀乙,某日携带炸药前往乙家要炸死乙,乙刚好出差不在家,甲蹲守一夜后未见乙归,就没有将乙家炸毁。甲的行为构成(   )
  A.犯罪未遂
  B.犯罪既遂
  C.犯罪中止
  D.犯罪预备
 
  【解析】D。犯罪的形态分为完成状态(犯罪既遂)与未完成状态(犯罪未遂、犯罪中止、犯罪预备)。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按预定计划实施了犯罪行为并发生了犯罪结果。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着手实行犯罪后,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。它只能发生在行为人着手实施犯罪行为以后。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,自动地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。可以分为预备阶段的中止与实施阶段的中止。行为人为了实行犯罪而准备工具、制造条件,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着手实行的是犯罪预备。案例中,甲携带炸药前往,但尚未着手实施具体的杀人行为,仍处于犯罪预备阶段,因为甲的意志以外的因素使他无法着手实施犯罪行为,这构成了犯罪预备。故应选D。

点击分享此信息:
RSS Tags
返回网页顶部
CopyRight 2023 http://www.jsskw.org.cn/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5022290号-13
(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)XML